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學知識 > 方劑學 > 列表
方劑學 共有 957 個詞條內容

蔥豉桔梗湯

    本方出自《重訂通俗傷寒論》。是以《肘后備急方》的蔥豉湯合《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的桔梗散去黃芩而成。方由鮮蔥白三枚至五枚,苦桔梗一錢至錢半,淡豆豉三錢至五錢,焦山梔二錢至三錢,蘇薄荷一錢至錢半,青連翹錢半至二錢...[繼續(xù)閱讀]

方劑學

宣毒發(fā)表湯

    本方出自《醫(yī)宗金鑒·痘科心法要訣》卷五十九。方由升麻、葛根、前胡、桔梗、枳殼(麩炒)、荊芥、防風、薄荷葉、木通、連翹(去心)、淡竹葉、牛蒡子(炒,研)、生甘草、芫荽組成。水煎服。功能疏風解表,清熱透疹。主治麻疹初起...[繼續(xù)閱讀]

方劑學

荊芥湯

    本方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六。系從《傷寒論》桔梗湯加味而成。方由荊芥穗半兩,桔梗二兩,甘草一兩組成。銼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煎六分,去滓,食后溫服。功能宣肺清熱,解毒消腫。主治風熱蘊肺,肺氣失宣,咽喉腫...[繼續(xù)閱讀]

方劑學

清熱透肌湯

    本方出自《張氏醫(yī)通》卷十五。方由黑參(即元參)、石膏、鼠粘子、荊芥,防風、前胡、葛根、杏仁各等分,生甘草減半組成。水煎熱服。功能清熱宣肺,透疹止咳。主治外感溫熱,麻疹未透,發(fā)熱,咳嗽,口渴,苔白,脈數者。本方所治證屬疹...[繼續(xù)閱讀]

方劑學

參蘇飲

    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方由木香半兩,紫蘇葉、干葛(洗)、半夏(湯洗七次,姜汁制炒)、前胡(去苗)、人參、茯苓(去皮)各三分,枳殼(去穰,麩炒)、桔梗(去蘆)、甘草(炙)、陳皮(去白)各半兩組成(《易簡方》無木香)。上藥...[繼續(xù)閱讀]

方劑學

人參敗毒散

    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又名為敗毒散。方由人參(去蘆)、柴胡(去苗)、甘草()、桔梗、芎䓖、茯苓(去皮)、枳殼(去穰,麩炒)、前胡(去苗,洗)、羌活(去苗)、獨活(去苗)各三十兩組成。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繼續(xù)閱讀]

方劑學

竹葉湯

    本方出自《金匱要略·婦人產后病脈證治第二十一》。方由竹葉一把,葛根三兩,防風、桔梗、桂枝、人參、甘草各一兩,附子(炮)一枚,大棗十五枚,生姜五兩組成。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溫覆使汗出。頸項強,用大附子一...[繼續(xù)閱讀]

方劑學

麻黃細辛附子湯

    本方出自《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并治》。又名麻黃附子細辛湯。為治療太少兩感證的代表方劑。方由麻黃(去節(jié))二兩,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細辛二兩組成。上三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繼續(xù)閱讀]

方劑學

再造散

    本方出自《傷寒六書·殺車捶法》卷三。方由黃芪、人參、桂枝、甘草、熟附子、細辛、羌活、防風、川芎、煨生姜(夏月加黃芩、石膏,冬月不必加)各等分組成。研末,每服五錢,水二鐘,棗二枚,煎至一鐘,捶法再加炒芍藥一撮,煎三沸...[繼續(xù)閱讀]

方劑學

葳蕤湯

    本方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九。方由葳蕤、白薇、麻黃、獨活、杏仁、芎、甘草、青木香各二兩,石膏三兩組成。上九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取汗。若一寒一熱,加樸硝一分及大黃三兩卞之。如無木香,可用麝...[繼續(xù)閱讀]

方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