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學知識 > 臨床心臟電生理學 > 列表
臨床心臟電生理學 共有 69 個詞條內容

三十、心房增大

    ·右心房增大:肢體導聯P波尖聳,振幅≥0.25mV,V1導聯P波≥0.20mV,雙向P波,其前半部分直立高聳,振幅>0.15mV?!ぷ笮姆吭龃?P波呈切跡或雙峰,前峰<后峰,峰間距>0.04s,時間>0.11s?!るp側心房增大:P波時間>0.11s,振幅:肢體導聯>0.25m...[繼續(xù)閱讀]

臨床心臟電生理學

三十一、心室肥厚

    1.左心室肥厚:·QRS波群電壓:RI+SⅢ>2.5mV,RaVL>1.2mV,或RaVF>2.0mV,RV5或RV6+SV1男>4.0mV,女>3.5mV?!ひ訰波為主的導聯ST段下降>0.05mV,且T波平坦雙向或倒置。2.右心室肥厚:·QRS波群電壓:RaVR>0.5mV、RV1>1.0mV、RV1+SV5>1.2mV?!け戎蹈淖?..[繼續(xù)閱讀]

臨床心臟電生理學

三十三、心肌細胞缺血

    ①心內膜層:對缺血最敏感。②缺血心肌的電活動:靜息膜電位下降;膜動作電位時間縮短;易發(fā)生心律失常。過去認為ST段壓低是心內膜下心肌供血不足或心內膜下心肌梗死所致;現在認為ST段壓低是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或心肌梗...[繼續(xù)閱讀]

臨床心臟電生理學

一、Epsilon波

    Epsilonwave位于QRS波之后,波幅很低,但能持續(xù)十幾毫秒,常出現在右胸的V1、V2導聯,是部分右室心肌細胞除極較晚形成(右室游離壁延遲除極)。心電圖特征:①可見于體表心電圖、心外科術中的心外膜電極、胸前雙極導聯等;②V1、V2導聯最...[繼續(xù)閱讀]

臨床心臟電生理學

二、J波(Osborn波)

    J波是指位于QRS波與ST段最早部位之間的一個十分緩慢的波,即Osborn波。通常在低溫時可以出現該波。Brugada綜合征患者可以間歇出現J波改變。...[繼續(xù)閱讀]

臨床心臟電生理學

三、節(jié)律重整

    當心臟內同時存在兩個節(jié)律點發(fā)放激動,沒有傳入保護機制時,頻率較高或占主導地位的節(jié)律點(重整節(jié)律點)的電活動能被另一節(jié)律點(干擾節(jié)律點)發(fā)放的激動侵入,觸發(fā)無效除極(隱匿性激動)并復位,即發(fā)生了一次干擾現象。重整節(jié)律點...[繼續(xù)閱讀]

臨床心臟電生理學

四、拖帶現象

    又稱心動過速的暫時性拖帶現象。是指心動過速發(fā)生時,用高于心動過速的頻率進行超速起搏,心動過速不存在保護性傳入阻滯時,心動過速的頻率升高到起搏頻率;當超速起搏停止或起搏頻率降低到原心動過速頻率以下時,心動過速的頻...[繼續(xù)閱讀]

臨床心臟電生理學

五、蟬聯現象

    在激動傳導的方向上出現兩條傳導徑路時都可能發(fā)生蟬聯現象,傳導的徑路可以是解剖學的或是功能性的。蟬聯現象常見于左右束支之間。不同部位發(fā)生的蟬聯現象機制相同,即激動前傳時,一條徑路處于不應期而發(fā)生功能性阻滯,激動...[繼續(xù)閱讀]

臨床心臟電生理學

八、二聯律法則與長短周期現象

    二聯律法則是指某些期前收縮(房性、房室交界區(qū)、室性)容易出現于長的心動周期后,這些期前收縮引起的長代償間期又有利于下一個期前收縮的出現,如此重復下去,可形成期前收縮二聯律。近年來發(fā)現,某些惡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快...[繼續(xù)閱讀]

臨床心臟電生理學

九、2相折返

    心外膜層與心內膜層心肌之間的動作電位存在很大差異,其最大的差異就是前者具有明顯的1相和2相平臺期,呈特征性的尖頂圓穹形態(tài),表現為0相振幅較小,1相明顯,2相電位超過0相電位。所謂“2相折返”就是指在藥物作用或缺血等病理...[繼續(xù)閱讀]

臨床心臟電生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