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學知識 > 小兒胸部外科學 > 列表
小兒胸部外科學 共有 639 個詞條內容

三、心表面解剖

    心臟分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由于在發(fā)育時的旋轉,右半心位于右前,左半心位于左后。心被橫行的冠狀溝分為心房部和心室部。心室的前面及后面有縱行的前室間溝和后室間溝,為左、右心室分界,溝內有冠狀動脈走行...[繼續(xù)閱讀]

小兒胸部外科學

四、各部心腔

    1.右心房 分為前、后兩部。前部內有梳狀肌而凹凸不平;后部平滑,與上、下腔靜脈壁相連,亦稱腔靜脈竇。二者交界處為界嵴。右心房有3個入口:①上腔靜脈口位于腔靜脈竇頂部,與上腔靜脈相連,無瓣膜。體外循環(huán)時,右心耳插管可經...[繼續(xù)閱讀]

小兒胸部外科學

五、傳導系統(tǒng)

    特殊分化心肌細胞構成的傳導系統(tǒng),維持心臟節(jié)律地搏動,發(fā)出和傳導沖動,使心肌按一定順序有節(jié)律地舒縮。1.竇房結 位于上腔靜脈與右心耳交界處心內膜下約1mm,呈梭形,含P細胞,是正常節(jié)律的起搏點。竇房結血液供應來自冠狀動脈...[繼續(xù)閱讀]

小兒胸部外科學

六、心的血管

    心的供血動脈包括左、右冠狀動脈,其主干在冠狀溝和前、后室間溝的心外膜下走行。沿途發(fā)出分支進入心肌深部,隨分支穿入心肌越深,分支間的交通支越少,故分支如被阻斷,其供應的心肌將全部或部分缺血壞死。1.左冠狀動脈 起自...[繼續(xù)閱讀]

小兒胸部外科學

七、小兒心血管解剖生理特點

    小兒心與血管相互作用所產生的脈搏、血壓等均與成人不同。心臟特點:嬰兒期心略呈球形,6歲以后漸呈橢圓形與成人相似。嬰兒期心呈橫位,心尖搏動位置在左第4肋間鎖骨中線外側,隨年齡增大,心的位置逐漸轉為斜位,心尖搏動點相對...[繼續(xù)閱讀]

小兒胸部外科學

一、位置和形態(tài)

    食管為一前后呈扁形的肌性管狀器官,上端于環(huán)狀軟骨水平(約平第6頸椎下緣)接口咽,向下于第11胸椎左側與胃連接。食管有3處狹窄:①食管起始部;②左主支氣管跨越處;③穿過橫膈處。第1、第3狹窄常處閉合狀態(tài),以阻止空氣進入和胃內...[繼續(xù)閱讀]

小兒胸部外科學

二、分段和毗鄰

    根據(jù)食管行程,可將其分為頸、胸、腹3段:由食管起端至胸廓上口平面為頸段;自胸廓上口至膈食管裂孔為胸段;膈以下為腹段。但臨床常以主動脈弓上緣和肺下靜脈下緣為界將食管分為上、中、下3段。食管前方與氣管、主支氣管、左...[繼續(xù)閱讀]

小兒胸部外科學

三、血液供應、神經支配和淋巴

    食管頸段血液主要來自甲狀腺下動脈,胸段來自支氣管動脈食管支、胸主動脈發(fā)出食管動脈及肋間后動脈的分支,腹段由胃左動脈分支供應,也接受膈下動脈等分支。食管靜脈與動脈伴行,頸段匯入甲狀腺下靜脈等頸部靜脈;胸段靜脈左側...[繼續(xù)閱讀]

小兒胸部外科學

四、小兒食管特點

    新生兒的食管通常在第3~4頸椎之間延續(xù)于口咽,以后逐漸相對下降,于青春期前接近成人,平第6~7頸椎。食管下端位置相對固定,平第10~11胸椎。小兒食管較窄而短,略呈漏斗形,長度大約相當于身長的15%。由上切牙到賁門的長度大致可...[繼續(xù)閱讀]

小兒胸部外科學

一、肺功能檢查條件

    1.嬰兒的準備 記錄性別、出生年月,測定身高、體重,準備監(jiān)護及搶救設備。2.飲食與鎮(zhèn)靜 所有測試在進食15~20min后進行,食管返流者在進食30min后進行。先以10%水合氯醛(30~40mg/kg)口服,入眠后開始操作。滴入血管收縮劑減少鼻腔阻...[繼續(xù)閱讀]

小兒胸部外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