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軌(255~314),西晉官吏。東晉時期前涼政權(quán)的奠基人。字士彥。安定郡烏氏縣(今寧夏固原境內(nèi))人。他是西漢常山王張耳的十七代孫。父親張溫做過太官令,“家世孝廉,以儒學顯”。張軌自幼聰明好學,有抱負。是皇甫謐的學生。晉武...[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張軌(255~314),西晉官吏。東晉時期前涼政權(quán)的奠基人。字士彥。安定郡烏氏縣(今寧夏固原境內(nèi))人。他是西漢常山王張耳的十七代孫。父親張溫做過太官令,“家世孝廉,以儒學顯”。張軌自幼聰明好學,有抱負。是皇甫謐的學生。晉武...[繼續(xù)閱讀]
胡琛(?~526),北魏末年西北少數(shù)民族起義首領(lǐng)。高平鎮(zhèn)(今寧夏固原)人。敕勒(高車)族酋長。北魏正光四年(523)夏四月,沃野鎮(zhèn)(今內(nèi)蒙古烏拉特前旗東北)的破六韓拔陵首舉造反大旗,揭開了北魏末年部族起義的序幕。五年(524)四月,高平鎮(zhèn)...[繼續(xù)閱讀]
梁御(?~538),北魏將領(lǐng)。字善通。原州(今寧夏固原市原州區(qū))人。先祖曾改姓紇豆陵氏。高祖名為俟力提,所以梁氏先祖可能是少數(shù)民族或者是漢族投向少數(shù)民族。梁御少年好學,更為精通弓馬武藝。北魏高平起義時,萬俟丑奴占據(jù)原州...[繼續(xù)閱讀]
李賢(503~569),西魏、北周大臣。字賢和。先祖隴西成紀(今甘肅泰安縣)人。西漢騎都尉將軍李陵的后代,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先祖。當年李陵被匈奴俘虜之后,全家便生活在北方少數(shù)民族境內(nèi),直到北方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權(quán)南遷...[繼續(xù)閱讀]
田弘(?~574),西魏、北周將軍。字廣略。原州高平縣(今寧夏固原)人。北魏建義元年(528),高平起義的首領(lǐng)萬俟丑奴在高平稱帝,田弘投靠起義軍。建明元年(530),爾朱天光率官兵征討萬俟丑奴,田弘乘機反正,被任命為都督,后又受到大將軍...[繼續(xù)閱讀]
虞慶則(?~597),北周、隋朝大臣。本姓魚,匈奴鐵弗部赫連氏,原籍靈武(今寧夏銀川境內(nèi)),后遷居京兆櫟縣(今陜西臨潼北)。父親名祥,曾擔任過北周朝的靈武太守。世代都是北方的豪強。慶則自幼習武,體偉性悍,武藝精湛,還懂得鮮卑族...[繼續(xù)閱讀]
白瑜娑(生卒年月不詳),隋朝寧夏農(nóng)牧民起義首領(lǐng)。史書又稱“白瑜妄”,或辱呼為“奴賊”。靈州人。奴隸出身。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對內(nèi)開修運河,大造宮室,生活荒淫;對外窮兵黷武,東征高麗。為此而橫征苛取,民不聊生,人民紛紛起...[繼續(xù)閱讀]
拓跋赤辭(生卒年月不詳),唐朝黨項羌拓跋部首領(lǐng)。黨項羌是古羌族人的后裔,大約在公元6世紀晚期、北朝末年嶄露頭角。他們原來游牧于四川、甘肅、青海和藏東交界地區(qū)。當時羌族人的經(jīng)濟社會生活還處于奴隸制和游牧經(jīng)濟的階段...[繼續(xù)閱讀]
阿史那社爾(?~655),唐初大將。突厥族,是東突厥處羅可汗次子。這個部落原先游牧于騰格里沙漠到靈州西北(今寧夏中衛(wèi)、中寧境內(nèi))一帶。阿史那社爾智勇雙全,十一歲就在本部落非常有名,擔任拓設(shè)(高級指揮官),在部落內(nèi)獨立建牙帳...[繼續(xù)閱讀]
諾曷缽(?~688),唐代吐谷渾王。吐谷渾的族源屬于鮮卑東胡系統(tǒng)。原先是游牧在遼東徒河流域(今遼東錦州地區(qū))一帶鮮卑族慕容部的一支。西晉末,西遷到甘肅、青海之間,與羌人雜居。傳位到了孫葉延為王的時代(329~351),改用祖父的名...[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