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詩詞 > 【米芾】 詩詞 > 正文

書史
宋 - 米芾

金匱石室,汗簡殺青,悉是傳錄,河間古簡,為法書祖。張彥遠志在多聞,上列沮蒼,按史發(fā)論,世咸不傳,徒欺后人,有識所罪。至于后愚妄作,組織神鬼,止可發(fā)笑。余但以平生目歷,區(qū)別無疑,集曰《書史》,所以提南識者,不點俗目。
劉原父收周鼎篆一器,百字,刻跡煥然,所謂金石刻文,與孔氏上古書相表里,字法有鳥跡自然之狀。宗室仲忽、李公麟收購亦多。余皆嘗賞閱,如楚鐘刻字,則端逸,遠高秦篆,咸可冠方今法書之首;秦漢石刻,涂壁都市,前人已詳。余閱書白首,無魏遺墨,故斷自西晉。晉賢十四帖,檢校太師李瑋于侍中王貽永家購得,第一帖張華真楷,鐘法,次王
展開全文
,次王戎,次陸機,次郗鑒,次陸
表,晉元帝批答,次謝安,次王衍,次右軍,次謝萬兩帖,次王
,次臣詹,晉武帝批答,次謝方回,次郗
,次謝尚,內(nèi)謝安帖,有開元印,縫兩小璽,建中翰林印。安及萬帖有王涯永存珍秘印,大卷前有梁秀收閱古書印,后有殷浩印,殷浩以丹,梁秀以赭,是唐末賞鑒之家,其間有太平公主胡書印,王溥之印。自五代相家寶藏。侍中,國婿,丞相子也。太宗皇帝文德化成,靖無他好,留意翰墨,潤色太平。淳化中嘗借王氏所收書,集人《閣帖》十卷,內(nèi)郗
兩行《二十四日帖》,乃此卷中者,仍于謝安帖尾御書親跋三字以還王氏,其帖在李瑋家。余同王渙之飲于李氏園池,閱書畫產(chǎn)竟日,末出此帖:棗木大軸,古青藻花錦作標,破爛,無竹模,晉帖,上反安冠簪樣古玉軸。余尋制擲棗軸池中,拆玉軸,王渙之加糊,共裝焉。一坐大笑,要余題跋,乃題曰:“李氏法書第一”(亦天下法書第一也)。
又晉謝奕、桓溫、謝安三帖為一卷,上有竇蒙審定印,謝安帖后以濃墨模榻,遂全暈過,后歸副車王詵家,分為三帖,云失謝安帖,以墨重暈。唐人意寶此帖,而反害之也。后人可以為戒。李瑋云:“亦購于王氏?!?br/>又黃素《黃庭經(jīng)》一卷,是六朝人書。絹完,并無唐人氣格。縫有書印字,是曾入鐘紹京家。黃素縝密,上下是為絲織成欄,期間用未墨界行。卷末跋臺仙二字,有
陳氏圖書字印,及錢氏忠孝之家印。陶谷跋云:“山陰道士劉君,以群鵝獻右軍,乞書《黃庭經(jīng)》,此是也。此書乃明州刺史李振景福中罷官過浚郊,遺光祿朱卿;
卿名友文,即梁祖之子,后封博王;王薨,余獲于舊邸,時貞明庚辰秋也。晉都梁苑。因重背之。中書舍人陶谷記。”是日降制,以京兆尹安彥威兼副都統(tǒng)。余跋云:“書印字,唐越國公鐘紹京印也?!稌x史》載: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群鵝相贈。因李白詩《送賀監(jiān)》云:‘鏡湖流水春始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yīng)寫黃庭換白鵝?!廊怂煲浴饵S庭經(jīng)》為‘換鵝經(jīng)’,甚可笑也。此名因開元后,世傳《黃庭經(jīng)》多惡札,皆是偽作,唐人以畫贊猶為非真,則《黃庭》內(nèi)多鐘法者,猶是好事者為之耳。”
又有唐摹右軍帖,雙鉤,蠟紙摹。末后一帖,是“奉橘三百顆,霜末降,未可我得”。韋應(yīng)物詩云:“書后欲題三百顆,洞庭更待滿林霜”。蓋用此事。開皇十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參軍學(xué)士諸葛穎、咨議參軍開府學(xué)士柳顧言、釋智果跋其尾。
晉右將軍會稽內(nèi)史王羲之行書帖真跡,天下法書第二,右軍行書第一也。帖辭云:“羲之死罪。伏想朝廷清和,稚恭遂進鎮(zhèn),東西齊舉,想克定有期也。羲之死罪。
”長慶某年月日,太常少卿蕭祐鑒定。在王禹玉家,后有禹玉跋,以門下省印印之。時貴多跋。后為章子厚借去不歸。其子仲
,專遣介請未至。是竹絲干筆所書,鋒勢郁勃,揮霍濃淡如云煙,變怪多態(tài)?!扒濉弊制茡p,余親臨得之。
王羲之《玉潤帖》,是唐人冷金紙上雙鉤摹。帖云:“官奴小女玉潤,病來十余日,了不令民知,昨來忽發(fā)痼,至今轉(zhuǎn)篤;又苦頭癰。頭癰已潰,尚未足憂,痼病少有差者,優(yōu)之焦心,良不可言。頃者艱疾未之有,良由民為家長,不能克已勤修,訓(xùn)化上下,多犯科誡,以至于此。民惟歸誠待罪而已。此非復(fù)常言常辭,想官奴辭已具,不復(fù)多白。上負道德,下愧先生,夫復(fù)何言!”此帖連在《稚恭帖》后,字大小一如《蘭亭》,想其真跡神妙。右軍《快雪時晴帖》云:“羲之頓首??煅r
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jié)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笔钦孀郑瑪?shù)字帶行,今民無右軍真字帖。末有君倩二字,疑是梁秀??p有褚氏字印,是褚令所印。蘇氏有三本,在諸房,一余易得之,一劉涇巨濟易得,無褚印。
晉太宰中書令王獻之字子敬《十二月帖》,黃麻紙,辭云:“十二月割至否?中秋不復(fù),不得想,未復(fù)還慟,理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慶等大軍”,下一
印曰“鐸書”,是唐相王鐸印;后有君倩字;前有絹小帖,是褚遂良,題曰“大令十二月帖”。此帖運筆如火筋畫灰,邊屬無端末,如不經(jīng)意,所謂一筆書,天下子敬第一帖也。元與《快雪帖》相連,蘇太簡家物,上有國老才翁子美題跋,云:“鹵僧守一所藏,先令以命服得之?!弊用雷蛹ぃ种緰|,與余分藏,以書畫寶玩易之。
王羲之《筆精帖》,內(nèi)兩字集在諸家碑上,縫有正觀半印。王獻之《日寒帖》,有唐氏雜跡印,后有兩行謝安批,所謂批后為答也。唐太宗不敬獻之《慰問帖》,故
于帖上刮去不次獻之白字,謂之羊欣以應(yīng)募,而以前帖為薄紹之書。跋尾書官姓名,云:“大歷某年月日,下刮去石姓名?!蔽宕祟}曰:“薛邕記之?!焙箢}一行
曰:“某年和傳遺余。”押字是薛也,其后歸王文惠家。文惠孫居高郵,并收得褚遂良黃絹上臨《蘭亭》一本。乏貲之官,許余以五十千質(zhì)之。余時遷葬丹徒,約王
君,友婿宗室時監(jiān)羅務(wù)令輥亦欲往,別約至彼交帖。王君后余五日至,余方襄大事,未暇見之。事意見,云:“適沈存中借去。”吾拊髀驚曰:“此書不復(fù)歸矣。”
余遂過沈,問焉。沈曰:“且勿驚破得之,當(dāng)易公王維雪圖,其父嘗許見與也?!庇嘁虿粡?fù)言。后數(shù)日,王君攜褚書見過,大嘆曰:沈使其媚有二十星資其行,請以
二十千留褚書。余因不復(fù)取。后十年,王君卒,其子居高郵,欲成姻事,因賀鑄持至儀真,求以二十千售之,后蘇頌丞相家與沈之子博毅同會,問所在,曰:“分與其弟矣。”翌日,蘇舜元子云屢見之。
呂夏卿子通直君有歐陽詢草書《千文》,蔡襄跋為智永。通直出示余,欲跋,答以必改平乃跋。君欣然。遂于古紙上跋正。通直君,失其名字。
唐人臨智永《千文》半卷,在丞相蘇頌家。
蘇耆家《蘭亭》三本。一是參政蘇易簡題贊,曰:“有若像夫子,尚興闕里門。虎賁類蔡邕,猶旁文舉尊。昭陵自一閉,真跡不復(fù)存。今余獲此本,可以比□?!钡谯妆驹谔K舜元房,上有易簡子耆天圣歲跋。范文正、王堯臣參政跋云:“才翁東齋書,嘗盡覽焉。”蘇泊,才翁子也,與余友善,以王維雪景六幅、李王翎毛
一幅、徐熙梨花大折枝易得之。毫發(fā)備盡?!吧匍L”字,世傳眾本皆不及?!伴L”字其中二筆相近,末后捺筆鉤回,筆鋒直至起筆處?!皯选弊謨?nèi)折筆、抹筆,皆轉(zhuǎn)
側(cè),褊而見鋒?!?br/>”字內(nèi)“斤”字“足”字轉(zhuǎn)筆,賊毫隨之,于斫和處,賊毫直出其中。世之摹本,未嘗有也。此定是馮承素、湯普徹、韓道政、趙模、諸葛正之流拓賜王公者。碾花真玉軸,紫錦裝背。在蘇氏舜元房。題為褚遂良摹。余跋曰:“《樂毅論》正書第一,此乃行書第一也。觀其改誤字,多率意為之,咸有褚體,余皆盡妙。此書下真跡一等,非深知書者,未易道也。贊曰:熠熠客星,豈晉所得。養(yǎng)器泉石,留腴翰墨。戲著標談,書存焉式。郁郁昭陵,玉碗已出。戎溫?zé)o類,誰寶真物?水月非
虛,移模奪質(zhì)。繡繅金□,瓊機綿紼。猗歟元章,守之勿失。”第三本唐粉蠟紙摹,在舜欽房。第二本所論數(shù)字,精妙處此本咸不及,然固在第一本上也。是其族人沂摹。蓋第二本毫發(fā)不
差。世當(dāng)有十余本。一絹本,在蔣長源處。一紙本,在其子之文處,是舜欽本。一本在騰中處,是歸余家本也。一本在之友處。
泗州
南山
杜氏,父為尚書郎,家世杜陵人,收唐刻板本《蘭亭》,與吾家所收不差。有鋒勢,筆活。余得之,以其本刻板,回視定本及近世妄刻之本,異也。此書不亡于后世者,賴存此本。遇好事者見求,即與一本,不可再得。民謂之三米《蘭亭》。
宗室叔盎收《蘭亭》,遂不及吾家本,在舜欽本上,因重背,易其后背紙,遂乏精彩。然在都門,最為佳本。王鞏見求余家印本,曰:“此湯普徹所摹,與贈王詵家摹本一同?!苯裆跛贾?,欲得此以自解爾。錢塘關(guān)景仁收唐石本《蘭亭》,佳于定本,不及余家板本也。
唐太師顏真卿《不審》、《乞米》二帖,在蘇澥處。背縫有吏部尚書銓印,與安師文家《爭坐位帖》、《責(zé)峽州別駕帖》縫印一同?!稜幾惶肥翘歧芸h獄狀捶熟
紙。韓退之以用生紙錄文為不敏也。生紙當(dāng)是草上所用,內(nèi)小字是于行間添注,不盡,又于行下空紙邊橫寫,與刻本不同。此帖在顏最為杰思。想其忠義憤發(fā),頓挫
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書。石刻粗存梗概爾。余少時臨一本,不復(fù)記所在。后二十年,寶文謝景溫尹京云:大豪郭氏分,內(nèi)一房欲此帖,至折八百千,
眾乃許。取視之,縫有“元章戲筆”字印,中間筆氣甚有如余書者,面喻之。乃云:“家世收久,不以公言為然。”
《峽州別駕帖》,白麻紙,真字。云“疏拙抵罪,圣慈含弘。猶佐列藩,不遠伊邇”是也。字類《糾宗碑》,清甚。又《祭濠州使君文》、《鹿肉帖》,并是魯公真跡。
山陽簿張君,齊賢丞相之后,收魯公二帖,云“奏事官至”,又曰“為憲之功”。后帖“張溆郎官求辟”,類《乞米帖》及《李太保帖》。
《朱巨川告》,顏書,其孫灌園屢持入秀州崇德邑中,不用為蔭。余以金梭易之。又一告,類徐浩書,在邑人王衷處,亦《巨川告》也。劉涇得余顏《告》背紙,上有五分墨,至今裝為秘玩。然如徐告,粗有徐法爾。王詵與余厚善,愛之篤。一日見,語曰:“固愿得之”。遂以韓馬易去。馬尋于劉涇處換一石也。此書至今在王詵處。
《送劉太沖序》,碧箋書,王欽臣故物,后有王參政名印。王云:因與唐兩出書,各誤收卷去。以“將才不偶命,而德其無鄰”字剪去,碧箋宜墨,神彩艷發(fā),龍蛇生動,睹之驚人。不裝背,揭去背紙,以厚紙散卷之。略一出,即卷去。其子云“與智永《千字文》、柳公權(quán)書《柳尊師志》、歐陽《鄱陽帖》,并同葬矣”,亦可嘆息也。或謂密為王詵購去。
蘇之才收碧箋文殊一幅,魯公妙跡。又有《與夫人帖》一幅,當(dāng)是其嫂。今在王詵家。
魯公《寒食帖》,綾紙書,在錢勰處。世多石刻。
魯公一軸五帖,見石裔言在兄處,副車之孫也。
懷素絹帖第一帖“胸中刺痛”,第二帖“恨不識顏尚書”,第三帖“律公好事”,是懷素老筆,并在安師文處。元祐戊辰歲,安公攜至,留吾家月余,臨學(xué)乃還。后有呂汲公大防已下題。今歸章公。
懷素《千文》絹本真跡,在蘇液家,沈遘家刻板本。是后歸章家。
懷素詩一首,絹上真跡,王鞏易與王詵家。
懷素絹帖一軸雜論故事,后人分剪為二十余處,王詵累年遂求足元數(shù)。又一云“史陵者”絹帖,以六朝古賢一幀,易與王詵。
懷素書《任華歌》,真跡兩幅,絹書,字法清逸,歌辭奇?zhèn)?。在王詵家。詵云:“尚方有其后三幅?!?br/>懷素草書“祝融高坐對寒峰”,綠絹帖,兩行。此字最佳。石紫??淌辛?,今不見前四行。問夷庚,云:“與王欽臣家雜色纈級絹背以詩代懷帖同軸?!苯衤勍踔樱瑸樽谑宜彙J菓阉靥煜碌谝缓檬找?。
收起
更多詩詞內(nèi)容,請進入學(xué)習(xí)中心 >>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wù)立即開通 >

米芾

名或作黻。宋太原人,后徙襄陽,又徙丹徒。字元章,號鹿門居士、海岳外史,世稱米襄陽。以恩補浛光尉,歷知雍丘縣、漣水軍,以太常博士知無為軍。徽宗時召為書畫學(xué)博士,擢禮部員外郎,出知淮陽軍。舉止怪異,有潔癖。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法得王獻之筆意,尤工行草。畫山水人物多以水墨點染,自名一家。有《寶晉英光集》、《書史》、《畫史》、《寶章待訪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