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連云港市東南約15公里處。舊稱蒼梧山,為云臺山諸峰之一,海拔652米,是江蘇省最高峰。因其曲洞幽深,花果飄香,有“東海勝境”之譽。唐、宋、明、清歷代先后在這里筑塔建廟。位于海拔400米的三元宮,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是...[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在江蘇連云港市東南約15公里處。舊稱蒼梧山,為云臺山諸峰之一,海拔652米,是江蘇省最高峰。因其曲洞幽深,花果飄香,有“東海勝境”之譽。唐、宋、明、清歷代先后在這里筑塔建廟。位于海拔400米的三元宮,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是...[繼續(xù)閱讀]
在江蘇南通市南郊長江之濱,海拔106.94米,因其形似狼,故名。宋淳化年間地方官以狼字不雅,改為“瑯山”;又因山巖多紫色,別名紫瑯山。此山正當長江江面最寬處,水天一色,風光綺麗,堪稱江山勝覽,世為佛教勝地。山上今存寺廟十余座...[繼續(xù)閱讀]
又名楞伽山,在江蘇蘇州市西南,瀕臨石湖,宋、元、明均為蘇州佛教名山。山頂有楞伽塔,東麓有潮音寺(石佛寺)、治平寺,另有范成大祠、普陀巖、石池、石梁、越公井等勝跡。山東北是茶磨嶼,俗名磨盤山,三面臨水,波光塔影,群峰映月...[繼續(xù)閱讀]
即海涌山,在江蘇蘇州市閶門外山塘街,距城約3.5公里。據(jù)《史記》載,吳王夫差葬其父闔閭于此,三日后有自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宋代朱長文則認為“丘如蹲虎,以形名”。高僅30米,面積200余畝,但氣勢雄偉,景致奇特。劍池裂崖如束...[繼續(xù)閱讀]
古稱華山、歷山、西神山,在今江蘇無錫市西郊,為江南佛教名山之一?;萆街?始于唐代,沿襲至今。山有九峰,蜿蜒若龍,又稱九龍山,主峰高328.9米,周長約20公里。以泉水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龍眼泉等十余處,故俗稱惠泉山。東麓的惠...[繼續(xù)閱讀]
在今江蘇揚州市城西北罩崗東峰,相傳為隋煬帝時所建迷樓故址。其地勢陡峭,石級登山,徙倚空闊,金陵、海陵諸山歷歷在目。宋代建摘星寺,元至元年間復(fù)開山建寺,明洪武年間重建,名“功德山”,又名觀音閣。明僧善緣建山門,額“云...[繼續(xù)閱讀]
在江蘇鎮(zhèn)江市東北長江濱。因其北臨長江,山壁陡峭,形勢險固,故有此名。又稱北顧山。高48米,長約100米,分前峰、中鋒和后峰。前峰下鼓樓崗,為東吳孫權(quán)所建鐵甕城以及晉唐以來的郡治遺址;中峰原有氣象樓,現(xiàn)為國畫館;后峰臨江,上...[繼續(xù)閱讀]
原名氐父山,又名金鰲嶺、浮玉山,唐代起通稱金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區(qū)西北。高60米,周約520米,原屹立長江中,后由于長江水流變遷,成為內(nèi)陸山。自南朝始,山上寺廟林立,為佛教勝地。佛寺建筑,傍山而筑,亭臺樓閣,層層相接,殿宇廳堂,幢...[繼續(xù)閱讀]
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東北長江中,因東漢陜中焦光隱居山中而得名。高150米,周長約2公里,因滿山蒼松翠竹,宛如碧玉浮江,故別名浮玉山。山中有建于東漢的定慧寺古剎,是江南佛教勝地之一。吸江樓、華嚴閣、壯觀亭、別峰庵、觀瀾閣等名...[繼續(xù)閱讀]
在今江蘇常熟縣城西北。高僅200米,周長20余公里,由西至東,形如臥牛,南臨尚湖,東端伸入縣城。山上蒼松翠竹,清澗奇石,風景秀麗,自古為江南名山。明代以后山中佛教興盛,著名的白云棲禪院(即小云棲寺、松泉寺)建于山麓,寺后有天下...[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