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中國哲學史 > 列表
中國哲學史 共有 166 個詞條內(nèi)容

第一章 泛論經(jīng)學時代

    普通西洋哲學家多將西洋哲學史分為上古、中古、近古三時期。此非只為方便起見,隨意區(qū)分。西洋哲學史中,此三時期之哲學,實各有其特別精神,特殊面目也。中國哲學史,若只注意于其時期方面,本亦可分為上古、中古、近古三時期...[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一)陰陽家與今文經(jīng)學家

    本書第一篇謂古代所謂術(shù)數(shù)中之“天文”、“歷譜”、“五行”,皆注意于所謂“天人之際”,以為“天道”人事,互相影響。以后所謂陰陽家皆即此意推衍,將此等宗教的思想加以理論化(第七章第七節(jié))。陰陽家,于其成“家”之時,即似...[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二)陰陽家思想中之宇宙間架

    欲明西漢人之思想,須先略知陰陽家之學說。欲略知陰陽家之學說,須先略明陰陽家思想中之宇宙間架。陰陽家以五行、四方、四時、五音、十二月、十二律、天干(《史記·律書》謂之十母)、地支(《史記·律書》謂之十二子)及數(shù)目等...[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三)董仲舒在西漢儒者中之地位

    此時之時代精神,此時人之思想,董仲舒可充分代表之。《漢書》曰:董仲舒,廣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yè),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偈?..[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四)元、天、陰陽、五行

    董仲舒所謂之天,有時系指物質(zhì)之天,即與地相對之天;有時系指有智力有意志之自然。有智力有意志之自然一名辭,似乎有自相矛盾之處;然董仲舒所說之天,實有智力有意志,而卻非一有人格之上帝,故此謂之為自然也。董仲舒曰:天、地...[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五)四時

    木,火,金,水,各主四時之一氣,而土居中以策應(yīng)之。因四時之氣,代為盛衰,所以有四時之循環(huán)變化;四時之氣之所以代為盛衰,則因有陰陽以使之然。董仲舒曰:天之常道,相反之物也,不得兩起,故謂之一。一而不二者,天之行也。陰與陽,相...[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六)人副天數(shù)

    天與人為同類,更可于人之生理見之。董仲舒曰:莫精于氣,莫富于地,莫神于天。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貴于人。人受命乎天也,故超然有以倚(盧曰:“倚疑當從下文作高物二字。”)。物疢疾莫能為仁義,唯人獨能為仁義。物疢疾莫能偶...[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七)性情

    就心理方面言之,人之心理中,亦有性情二者,與天之陰陽相當。董仲舒曰: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陰陽也。言人之質(zhì)而無其情,猶言天之陽而無其陰也。(《深察名號》,《繁露》卷十,頁十一)性之表現(xiàn)于外者為仁;情之表現(xiàn)于外者為貪。董...[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八)個人倫理與社會倫理

    欲發(fā)展人質(zhì)中之善端,使之成為完全之善,則須實行諸德。其關(guān)于個人倫理者,則仁義最為重要。董仲舒曰:天之為人性,命使行仁義而羞可恥,非若鳥獸然,茍為生茍為利而已。(《竹林》,《繁露》卷二,頁十一)至于所謂仁義之意義,董仲舒...[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九)政治哲學與社會哲學

    惟因人之性未能全善,故需王以治之。董仲舒曰:天生民性,有善質(zhì)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為任者也。(《深察名號》,《繁露》卷十,頁十三)王者受天之命...[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