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1日成立,在舊中國南京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礎上擴建而成?,F有獨立機構158個,其中科研機構123個。在院屬單位比較集中的上海、南京、合肥、長春、沈陽、武漢、廣州、成都、昆明、西安、蘭州、烏魯木齊12個地區(qū)...[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949年11月1日成立,在舊中國南京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礎上擴建而成?,F有獨立機構158個,其中科研機構123個。在院屬單位比較集中的上海、南京、合肥、長春、沈陽、武漢、廣州、成都、昆明、西安、蘭州、烏魯木齊12個地區(qū)...[繼續(xù)閱讀]
民國時期設于北平的綜合性獨立研究機構。院址在當時北平中南海懷仁堂四所。1927年5月,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接受蔡元培等人建議,決定成立北平研究院。翌年11月開始籌備,原北平大學校長李瀛任籌備主任,1929年9月正式成...[繼續(xù)閱讀]
1984年11月成立,由原北京市科委直屬的20多個研究所(中心)組成。現有科技人員2400多人,其中高級科技人員260多人,中級科技人員800多人。院長龔堡,副院長楊寶華。該院為一多學科、綜合性、跨行業(yè),以應用研究、技術開發(fā)為主的科研機...[繼續(xù)閱讀]
1988年5月設立,系北京市第一家不用國家撥款,自籌資金、獨立經營的科研院?,F有中高級科技人員122人,高級客座研究人員及顧問300余人。名譽院長裴麗生、陳明紹;院長紀世瀛;副院長張光華、劉元干、應懷樵;學術委員會主任王守武。...[繼續(xù)閱讀]
1932年設立。前身為北京大學研究所。依照1921年12月14日通過的《國立北京大學研究所組織大綱》,為畢業(yè)生繼續(xù)研究專業(yè)之所。開辦之初,下設三部:文史部、自然科學部和社會科學部。1934年6月,將三部改為三所。院長由校長兼任,三研...[繼續(xù)閱讀]
清華原設有研究院國學門(通稱國學研究院),為社會科學研究機構。1929年7月,清華大學評議會根據《國立清華大學規(guī)程》,撤消研究院國學門,成立清華研究院。1929年秋先試辦了物理和外國語文研究所,翌年夏又設立中國文學、哲學、歷...[繼續(xù)閱讀]
1929年設立,下設化學、算學、物理學、生物學四個研究部,為自然科學的綜合研究機構。前期葉企遜任所長,后期由吳有訓繼任(兼物理學部主任)。該所在業(yè)務上具獨立性,與大學部的教學沒有直接關系。其任務是培養(yǎng)“以研究為畢生事...[繼續(xù)閱讀]
系徐光啟受命于崇禎二年(1629年)七月創(chuàng)辦的研究性機構。地址在宣武門內天主堂東側首善書院。歷局工作體現徐光啟提出的“超勝”與“分曹”料理思想。超勝即從翻譯入手,經過中國人的研究提高,做到與西方并駕齊驅,最終超過西...[繼續(xù)閱讀]
1975年建。前身為中國自然科學史研究室。現有科技人員93人,其中高級科技人員38人,中級科技人員34人。所長席澤宗,副所長陳美東、華海峰。該所以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發(fā)展歷史為研究內容,提倡古為今用,已在天文學史、數學史等...[繼續(xù)閱讀]
1956年10月設立。隸屬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F有科技人員660人,其中高級人員156人,中級人員266人。所長汪廷炯,副所長包錦章、張海泉、陳炳剛、趙錦英。下設文獻采訪部、檢索咨詢部、聲像資料館、情報研究部、情報理論方法研究...[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