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七年”時期的小說1949 年7 月,全國第一次文代會在北京召開時,周揚在大會上對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作了最權威的詮釋,明確強調(diào)了新中國成立之后文藝工作者應當遵循的創(chuàng)作方針和方向即“解放區(qū)”文藝創(chuàng)...[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一、“十七年”時期的小說1949 年7 月,全國第一次文代會在北京召開時,周揚在大會上對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作了最權威的詮釋,明確強調(diào)了新中國成立之后文藝工作者應當遵循的創(chuàng)作方針和方向即“解放區(qū)”文藝創(chuàng)...[繼續(xù)閱讀]
張恨水(1895—1967),安徽人,原名心遠,筆名恨水,生于江西廣信,有“中國大仲馬”“民國第一寫手”之稱?!都堊斫鹈浴? 月1 日由上海百新書店刊行,是張恨水后期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小說以小公務員魏端本與田佩芝的同居、結婚及分手...[繼續(xù)閱讀]
趙樹理(1906.9.24—1970.9.23),山西沁水人?!陡YF》2 月份由中原新華書店印行。小說寫福貴出生在一個普通人家,在地主的剝削和壓榨下,“日子沒法過了”,他自暴自棄,經(jīng)常賭博,最后在抗日根據(jù)地政府的幫助下走上了正道,有了屬于自己...[繼續(xù)閱讀]
孫犁(1913.5—2002.7),河北安平人。《囑咐》寫于1946 年,1949 年3 月24 日發(fā)表在《進步日報》,它和作者1945 年5 月15 日發(fā)表在延安《解放日報》上的《荷花淀》為姊妹篇。《荷花淀》是作者的成名作、代表作,也是作為文學流派——“荷花...[繼續(xù)閱讀]
周而復(1914.1.3—2004.1.8),安徽旌德人,生于南京。《燕宿崖》4 月1日開始在《小說》第4 期連載,9 月由上海群益出版社出版。小說描寫抗日戰(zhàn)爭時期革命根據(jù)地的斗爭生活,歌頌了抗日軍民的獻身精神和高尚情操。燕宿崖村是平西抗日根...[繼續(xù)閱讀]
《傳家寶》4 月19 至21 日發(fā)表在《人民日報》。小說寫金桂的婆婆李成娘是一名恪守舊規(guī)的典型的封建婦女,她勤儉持家,但卻頑固守舊,不僅自己被落后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束縛著,還頑固地將封建教條看成是傳家寶,誓死守護,要傳給下一代...[繼續(xù)閱讀]
《村歌》是孫犁的第一部中篇小說,5 月6 日和12 日,發(fā)表在《天津日報》,10 月,小說由北平天下圖書公司出版。小說以1946 年中共中央發(fā)出《“五四”指示》以后的土改斗爭和1947 年5 月土改復查前后為歷史背景,反映了冀中平原上的張...[繼續(xù)閱讀]
《田寡婦看瓜》5 月14 日發(fā)表在《大眾日報》。小說共四段,第一段寫田寡婦看瓜的原因:南坡莊窮人多,他們不敢偷地主家的瓜,于是專偷田寡婦家的瓜,最會偷的數(shù)秋生。第二段寫田寡婦在土改后不相信分了地的秋生們不再偷瓜,仍每天...[繼續(xù)閱讀]
歐陽山(1908.12—2000.9),湖北荊州人。《高干大》于1947 年8 月由華北新華書店初版,1949 年5 月24 日由北京新華書店重新出版。小說寫延安附近的任家溝合作社在任常有主任的主持下“半死不活”,瀕臨倒閉。副主任“高干大”(即“干爸...[繼續(xù)閱讀]
周立波(1908.8.9—1979.9.25),湖南益陽人。《暴風驟雨》創(chuàng)作于1948年,描寫了東北地區(qū)一個名叫元茂屯的村子從1946 年到1947 年進行土地改革的全過程。小說的上卷講述的是土改初期“三斗韓老六”的過程。元茂屯土改工作隊進村后,因為...[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