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是關于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征、各圈層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在現(xiàn)階段,由于觀察、研究條件的限制,主要以巖石圈為研究對象,也涉及水圈、氣圈、生物圈和巖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地質學是關于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征、各圈層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在現(xiàn)階段,由于觀察、研究條件的限制,主要以巖石圈為研究對象,也涉及水圈、氣圈、生物圈和巖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繼續(xù)閱讀]
法國礦物學家,結晶學的奠基人之一。1743年2月28日生于法國北部瓦茲省圣喬斯特。1822年6月1日卒于巴黎。早年就讀于巴黎的納瓦萊學院。曾任牧師,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巴黎大學教授。阿維在1784年發(fā)表的《晶體結構理論的評...[繼續(xù)閱讀]
化學組成為Al4[Si4O10](OH)8·4H2O、晶體屬單斜晶系的含水層狀結構硅酸鹽礦物。晶體結構相似于高嶺石,也屬1:1型結構單元層的二八面體型結構,但結構單元層之間有層間水存在,故也稱多水高嶺石。在50~90℃失去大部層間水,成為變...[繼續(xù)閱讀]
中性的鈣堿性噴出巖。與閃長巖成分相當。andesite一詞來源于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名Andes。分布于環(huán)太平洋活動大陸邊緣及島弧地區(qū)。產狀以陸相中心式噴發(fā)為主,常與相應成分的火山碎屑巖相間構成層火山。有的呈巖鐘、巖針侵...[繼續(xù)閱讀]
以蛇綠巖套為代表的拉斑玄武巖系列與以安山質火山巖、石英閃長巖和花崗閃長巖為主的鈣堿性系列巖漿巖之間的巖相地理界線。又稱馬歇爾線。它實際上可以看作在活動大陸邊緣有無安山巖出現(xiàn)的分界線,在此線靠大洋一側不見...[繼續(xù)閱讀]
存在于石灰?guī)r或熔巖地下洞穴通道中的集中的地下水流。以石灰?guī)r地區(qū)最為常見,是巖溶地區(qū)地下水存在的一種形式。地面河流沿石灰?guī)r溶蝕通道潛入地下,流經一段距離后,又以泉的形式重新出露地表,潛入地下的河段稱為伏流...[繼續(xù)閱讀]
見坡縷石。...[繼續(xù)閱讀]
裂谷構造的一種。呈長條形,有很長的演化歷史,與裂谷的區(qū)別通常是條形的一端開放而另一端收縮尖滅。又稱坳拉槽?! ≯昀茸钕扔汕疤K聯(lián)地質學家Н.С.沙茨基提出。用來描述指以正斷層為邊界的長期發(fā)育的一種溝槽狀構造,大...[繼續(xù)閱讀]
法國地質學家。1861年6月19日生于法國阿爾薩斯的德呂森埃姆,1927年8月28日卒于尼德布隆。1891年獲博士學位。曾任索邦大學地質學教授。1909年當選為彼得堡科學院通訊院士,1917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奧格發(fā)展了"地槽學說...[繼續(xù)閱讀]
古生代第二個紀,約開始于5億年前,結束于4.4億年前。在此期間形成的地層稱奧陶系,位于寒武系之上,志留系之下。奧陶系是英國地質學家C.拉普沃思于1879年用Ordovices命名的,Ordovices是威爾士地區(qū)的一古民族名。"奧陶"一詞系O...[繼續(xù)閱讀]